【年终盘点】请回答2018:浙江体育圈的10个2018故事随着学校体育场地不断向社会开放,越来越多的健身爱好者走进校园。此前公布的省会《全民健身条例》相关执法检查报告显示,仍有部分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未对外开放;已经开放的学校中,也有部分存在开放时间短,开放时段不合理等问题。问卷调查显示,仅有29.21%的受访群众反映居住地周边的学校体育场地全部对外开放。
“我家附近的学校好像并没有开放,平时只能在小区里转转。”“节假日晚上截止的时间太早了,等我们吃完晚饭想学校操场走走时,发现学校已经关门了。”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各地各学校开放的进度差别较大。有的虽然开放了,但“允许”居民开展的运动项目比较少;有的开放时间不太合理,无法匹配锻炼者的作息习惯;有的开放一段时间后,又关起门来。
开放体育场地,为何有些学校不积极?杭州市余杭区海辰小学是对外开放的“标兵”,作为“过来人”,该校相关负责人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第一大顾虑还是安全。过多社会人员进入校园,车辆聚集学校周边,安全如何保障?其次,延长学校的开放时间,需要安排更多人手管理,器材损耗加大,维修更新也会更频繁,人员、资金从哪里来?再则,一旦有市民在锻炼过程中出现意外,谁来担责?
“我们也在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方法,让老百姓既能享受好学校专业的体育设施,又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安全有序进行。”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经有一些有益的尝试:在严格校园准入制度方面,有地方政府专门搭建了校园健身数字系统,支持人脸识别、市民卡、二维码等多种核验方式,既方便不同年龄段的市民进入校园,也方便管理。有的学校选择将开放后的场地承包出去,由第三方运营管理,向市民收取低于市场价的费用。还有一些学校完成“一场两门”改造,使体育场所与校区分离。“但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不能‘一刀切’,有些学校确实存在困难,比如寄宿制学校、有校建工程以及一些操场无法与校舍实现‘硬隔离’的学校,实施起来有难度。”
“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要明确,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不是一家的事,相关部门要做好兜底。”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李启迪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通知》中已明确提出,地方政府和所在乡镇(街道)、社区是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责任主体,须承担领导、组织、管理、经费、保险、保障和意外伤害处理责任。相关部门要切实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制度,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排除各类安全隐患,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2022年浙江省体育场地统计调查主要数据》显示,我省教育行业体育场地63062个,占场地总量的28.65%;场地面积6305.49万平方米,占场地总面积34.28%。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得更多196体育最新、更好,将大大拓展居民健身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