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60年系列回顾 运动品牌缔造新中国体育经典你问80年代初生的小青年,说三道杠在你小学的时候意味着什么,一部分人会告诉你,那个是少先队校级学生组织的领导,叫做“大队长”的标志,另外还会有一部分记性好并对当时的衣着有所研究的人告诉你,那个是梅花运动服。
和回力、飞跃不同、和红双喜相同的是,梅花的辉煌和中国体育的辉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他们却没能像红双喜一样把这辉煌延续下来,而是和当年的一些世界冠军们一样,消失在现代的喧嚣和浮躁里。
梅花这个品牌出自天津针织运动衣厂,它的巅峰之作是为1984年奥运会的中国代表队提供参赛服装,于是我们见到了穿着带着梅花logo的许海峰、李宁、郎平,看着他们站在领奖台上眼含热泪望着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看着中国人从此在世界体育的舞台上有了一席之地。
在那样一个传播路径少得可怜的时代,从洛杉矶奥运会带回来的图像和图片资料就是最好的品牌推广,在那个时候,无论是老人,青年还是孩子,无论是上下班上下学还是晨练跳舞看电影,一件梅花运动服,没人会认为你有失庄重,因为这个牌子在民间就代表着体面,还有一点点的炫耀和光荣。
梅花辉煌的时间没有它的几位上海老大哥长,也就十来年的时间,由于国外品牌杀进中国市场,以及本身在新形势下的后知后觉,梅花运动服也从潮流变成了反潮流,虽然豆瓣上还有一个颇具规模的梅花小组,可靠这些力量,梅花还是无以为继。
事实上,我们这拨踢球的孩子对双星的感情要比回力、飞跃和大博文深,而从火起来的时始,这个品牌似乎与80后的关系也更为密切一点,因为实事求是地说,包括回力、飞跃和梅花在内,这些传统体育品牌畅销的时候,绝大多数80后要么没出生,要么还没懂事。
双星能够保持这么久的影响力,似乎和它瞄准的市场有关,就是面向低端制作那些与草根最为贴近的足球鞋、跑步鞋、乒乓球鞋,并针对低龄市场。就普遍的概念来说,如果走的是非专业路线,花几百块乃至上千弄一双皮质足球鞋,是那个年代有钱人也未必舍得的开销。从这个角度来说,双星和红双喜走的是相反的路线,红双喜面向的是专业市场,而双星针对的就是基本群众。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年双星的火爆,和那个时代全民健身,尤其是青少年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而现在双星鞋的没落,一方面是他们没有向专业的方向转型,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孩子,似乎也没有了当年那种对草根体育运动所持有的热情。
现在的孩子玩轮滑、玩冰球、玩高尔夫,哪个都花销不菲,而即便是参与一下代表平民体育的篮球,也得搞个加内特的鞋、詹姆斯的队服、艾弗森的发带,喜欢饶舌的最好再弄个ipod挂在耳朵上,复杂是够了,快乐与否,你得问他们自己。
现在双星全力转向轮胎生意,即便是制鞋业务也开始开创皮鞋、凉鞋之类,它们和体育慢慢的挥手告别,这个场面的定格不论有多长196体育,该来的始终要来,该走的也肯定得走。